应时势而生 担重任而行 中以大会展现珠海创新发展新气象新作为-凯发精英体育官网

发布时间:2018/7/13 21:23:08 分类:媒体摘要 来源:本站

一个是闻名全球的“创新国度”,一个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之城”,二者如何擦出创新的“火花”?

72日至3日,第四届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以下简称“中以大会”)在珠海成功举办。本届大会以“创新合作,智绘粤港澳大湾区美好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包括以色列高科技产业协会、以色列制造商协会、阿里巴巴、ibm、中航通飞等2400多家企业、机构逾5800多名嘉宾齐聚珠海,参会人次逾1.1万,总成交额高达16.5亿美元。

这已经是中以大会连续第二年落户珠海。两年时间,一个紧扣时代脉搏的展会品牌迅速崛起,一座坚持创新发展的城市加速蜕变。中以大会应时势而生,担重任而行,不仅在两国政、产、学、研各界形成了强大的号召力,也成为珠海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的核心阵地。

作为一个全国人口仅有887万,面积不足2.5万平方公里的国家,万里之遥、山海相隔的以色列用什么“法宝”吸引中国?答案只有两个字:创新。

以色列以创新之国而闻名,人均拥有创新企业数目居世界第一,人均拥有高科技公司位居世界第一,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科技产业贡献超过gdp90%

是什么成就了以色列的创新奇迹?以色列迦南投资的合伙人埃胡德·礼维的话回答了这一问题:“我们没有自然资源,没有淡水,没有土壤,没有安全,没有资产,唯一有的就是一个个的创业者”。在以色列,一整套成熟的系统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政府提供政策。1974年起,以色列政府建立“首席科学家制度”,选择科创或风险投资领域内的领军人物担任,对科创产业进行指导与提供智库支持。2015年,以色列成立国家科技创新局,支持和鼓励创业创新。

风投激励创新。1993年,以色列政府推出名为“yozma”的风险投资计划,如果一家科技公司获得了国际风险资本投资,政府将为其提供11的资金支持。目前,以色列风险投资发展规模和高科技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

大学孵化产业。以色列理工学院被称为以色列的“麻省理工”,走出了3位诺贝尔奖得主,学院经常举办创新比赛,鼓励学生进行科研成果转化。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科技转化公司。政府也会在大学周边设置孵化器,将“产学研结合+社会管理”做到无缝对接。

一切有碍创新的藩篱,都应拆除;一切掣肘进步的短板,都该补齐。以色列的创新“奇迹”恰恰证明,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需要根植于丰沃的土壤,成长于良好的生态,更需要深耕创新,追求卓越的决心与坚守。一座渴望创新的城市,一个拥抱创新的国度,需要为创业者们提供和搭建孵化平台的决心与能量,大到产业扶持政策的落地,小到街边一家创业咖啡的萌生。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抓住了可能“同频共振”,抓不住就会“擦肩而过”。站在改革开放40年新的起点上,吹响“二次创业”号角的珠海“大招”频发,出政策、给资金、引企业、育人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以中以大会为契机,力促技术、资本、市场等多重领域更深入的创新合作,推动珠海与以色列之间科技与经贸交流迈向新高度。

立足开放合作,谋划创新未来,关键仍在于提供更高水平的要素供给、制度供给、服务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体系,营造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创新平台、构建创新生态,包括用珠三角地区最优的人才新政吸引集聚各类人才到珠海干事创业,提供精准服务保障等,为珠海新一轮大发展提供支撑和保证。

创新驱动,归根到底,是一座城市自我驱动与自我实现的决心。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中以大会亦被期待在传递创新与开放的强力信号同时,在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上展现新气象,在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上实现新作为,释放出深远的溢出效应。


(本文刊于《珠海特区报》7月9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