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0日-22日,第三届珠海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周在珠海奏响古典音乐的动人乐章。音乐周期间,莫扎特的音符在珠海的碧海蓝天间流淌,浓浓诗意和浪漫情怀感染着人们……
珠海牵手“音乐之城” 奏响华美乐章
当珠海牵手“音乐之城”萨尔茨堡,两者会碰撞出怎样激烈的音乐火花?
回首过去两届音乐周,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900余名选手参与其中,何子毓、藤田真央、蔡珂宜等一批青少年乐手从珠海走向世界古典音乐殿堂,为音乐周赢得了“音乐天才直通车”的美誉。
在前两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第三届莫扎特音乐周再次将世界古典音乐领域的目光聚焦珠海。来自中国、奥地利、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15位活跃在世界音乐艺术界的知名演奏家、教育家,共同组成“全明星阵容”专家委员会;以擅长演奏莫扎特音乐而闻名、世界一流的萨尔茨堡独奏家室内乐团担任决赛伴奏乐团,完美再现莫扎特经典;来自25个国家及地区的300余名选手报名,百余名青少年乐手成功入围。他们在音乐周的舞台上展示音乐才华,分享学习经验,增进彼此友谊,在“琴弦和鸣”中奏响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合作的交响曲。最终,20名优秀青少年乐手脱颖而出,站上了颁奖台。
正如奥地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阿诺德·奥巴马亚(arnold obermayr)所言,珠海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周是珠海与萨尔茨堡完美合作的产物。
本届音乐周增设“中国作品奖”
2014年,莫扎特音乐周刚刚起步,就入驻了有着“钢琴界的世界杯”美誉的aaf国际赛事联盟(alink-argerich foundation,aaf)。时隔四年,被誉为“音乐界的奥运会”的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s,wfimc)又向其伸出橄榄枝。从此,莫扎特音乐周在国际音乐赛事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国内唯一获得aaf及wfimc双成员认证的青少年音乐品牌。世界古典音乐的版图上,也有了一个坐标名叫“珠海”。
进入本届音乐周钢琴、小提琴b组和c组第二轮的乐手会发现,本轮除了演奏莫扎特及其他西方音乐家的作品外,还需另外演奏一首指定的中国作品,并增设“中国作品奖”。其中,小提琴选曲为周龙的《太平鼓》或李尚谦的《山中醉》;钢琴组选曲则为叶小钢的《纳木错》或汪立三的《民间玩具》。
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乐手演奏有分量、有特色的中国音乐作品,让中国音乐表达方式和中国文化更好更广泛向全世界传播。
让音乐惠及普通市民
为了让市民与音乐周同频共振,用艺术赋能城市,音乐周期间,承办方通过推出部分时段免费音乐会门票,引导广大音乐爱好者、普通市民走进剧院,感受古典音乐之美;通过音乐进校园、进社区、进社会,进一步让音乐惠及市民:萨尔茨堡独奏家室内乐团指挥拉瓦尔德·斯库-拉尔森走进珠海一中;世界知名小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钱舟走进容闳学校;萨尔茨堡独奏家室内乐团在华发商都奏响“琴韵中秋”;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童卫东在香洲区文化馆开讲;10把古色古香、总价过亿、出自小提琴制作名家之手的稀世名琴亮相华发中演大剧院……9场艺术惠民活动让众多市民流连其中,享受古典音乐的熏陶,感受艺术的魅力。
本届音乐周闭幕前,“音乐塑造城市”高端对话引发一场思想的碰撞。叶小钢、童卫东、陶陌、何平、何鹰、孙红、郑颖等多位业界名师名家共聚一堂,围绕“音乐与城市特质的形成”“音乐教育生态面面观”及“音乐与场域的共生”三大主题各抒己见,探讨音乐与城市互融互生新路径,探讨粤港澳文化合作新方向。
音乐丰富了城市的内涵,城市拓宽了音乐的格局。当音乐与城市走向契合,道路越走越宽,空间越变越大,内涵越来越厚重。
国际视野下全媒体呈现
“举办了三届的音乐周已然声名在外。在音乐界,要是提起珠海,人们就会说:‘哦,珠海的莫扎特比赛!’这对城市的宣传也是很重要的。”aaf国际赛事联盟主席古斯塔夫·阿林克(gustav a. alink)如是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22日,本届音乐周共吸引了国内外媒体53家,累计接待记者179人次,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艺术报、南方日报、澳门日报等媒体,落地报道超过2300条,安排媒体专访32次。
除传统媒体外,本届音乐周实现了线上全程直播,150多万人次在线观看。乐道、腾讯app、网易app等通过专题、h5、短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对音乐周进行多维度关注。
据承办方初步估计,本届音乐周新闻媒体总价值将超过4000万元人民币,新闻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触及人群较上一届2.8亿人次将会有大幅提升。
五年、三届,珠海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周让音乐与珠海这座城市血脉相融;珠海,也因之逐渐成为一座爱乐之城。未来,正如古斯塔夫·阿林克所言,路还很长,前景广阔。
(本文刊于2019年9月30日《珠海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