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加入华发集团。现担任华发城市运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华昕区域公司董事长、华兆公司董事长等职。
初春的采访,陈伟特意将地点定在了高新区南方软件园中的办公室。
从办公室往窗外望去,8年前陈伟初到任时所见的荒凉冷清,已是一片生机勃勃。而他最新的得意之作——大南山应急避险工程,作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天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静静伫立于不远处的山头,举目可见。
这间办公室,承载了陈伟太多难忘的华发记忆。于他而言,这段职业旅程既有意料之外的辛苦,也有意料之外的甘甜。
念兹在兹 逆流归来
加入华发之前,陈伟已称得上“人生赢家”。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改革开放热潮搅动南天。陈伟离开工作了6年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下海”到了珠海。机缘巧合下,这个曾经的高校教师误打误撞进入了地产行业。
2003年前后,“中国经济领头雁”珠三角遭遇经济增速回调,而此时长三角因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圈群效应”,经济表现亮眼。
毕业于华东师大的陈伟,被同学和老友们撺掇着回到了上海,跟人合伙做起了房地产。十年间,他先后完成了上海照相机厂的旧改项目“森活”、朱家角隽园等颇受好评的作品,事业有成,志得意满。
唯一困扰陈伟的是,由于妻子不愿意离开珠海,他和家人一直过着双城生活。女儿七岁起,便在每个假期挂着“无人陪伴”的牌子,飞行往返于上海与珠海。更糟心的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变得越发叛逆难管。
权衡之下,觉得自己已经“什么都不缺”的陈伟决定回珠海,将更多时间与精力放在家庭中。
抱定这样的心态回来,陈伟自然不希望再像之前那么忙碌。于是他从朋友们推荐的工作机会中选择了华发。“当时就想着国企嘛,应该好混日子。”
面试之时,陈伟状态非常轻松,跟分别分管业务和人力的面试官席晓乐、何江天马行空地侃了两个小时,以至于何江有些茫然:“这个人到底是要来干嘛的?”负责企业战略研究的席晓乐却很欣赏他的开阔视野和行业洞见,诙谐地说:“你没发现这个人是当领导的料吗?”
不久陈伟就接到通知,让他尽快到岗。“我问过了十一再来行吗?‘不行,这边急做事情。’我想这也太快了。”国企华发的效率大大出乎陈伟预料。
拓荒北围 创业维艰
2013年8月,华发集团携手珠海高新区设立珠海华发高新开发建设公司(简称华高公司),开启科技创新海岸北围区域开发项目。
北围项目是广东省、珠海市共建“产城融合、绿色宜居”的低碳生态新城,总占地面积10.04平方公里,片区规划可容纳人口规模达10万人。其核心区珠海北站tod,由“tod之父”彼得·卡尔索普执笔设计,在公交导向用地开发的基础上,采用高密度、小尺度的路网,建设多功能混合的邻里社区。这在当时,是相当超前的理念。
科技创新海岸北围区域开发项目建设前后对比图
但是陈伟这年9月23日到华高公司就任公司副总经理时,北围除了珠海北站和一条孤零零的路外,目之所及全是鱼塘。园区的办公室靠近海边又是面北,非常阴冷,周边几乎没有生活配套。加之公司初创期间人手严重不足,工作条件相当艰苦。
此时虽然土地已经征收完毕,但由于村里将鱼塘都承包了出去,在已征收的未开发土地上动工,仍遇到不小的阻力。陈伟带着项目部成员一边填土一边跟村民沟通,情急之下,双方争执起来,他回来还受到公司领导的批评。
陈伟却觉得这未必是件坏事。多年的旧改经验告诉他,僵持状态下,大家消耗着耐心。冲突产生时,反而是更容易达成协议的契机。“水不急鱼不跳嘛。直接把态度挑明反而好了,可以坐下来沟通了。我从来认为所有的谈判和协议的达成都是互相妥协的结果。村民明白这是大势所趋,也就把心理预期降下来了。”此后,在高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征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013年12月28日,北围市政一标段动工(图左为陈伟)
在与华发的同事打交道的过程中,陈伟很快发现这群人与想象中清闲的国企员工完全不同。到任一年半后,他成为华高公司负责人,不可避免地和其它兄弟公司做起了比较。“尤其十字门公司那帮人,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提起会展组团无限的自豪。”这深深激发了陈伟的好胜心。“我们不能比他们差啊。我就带着班子成员来到北围,对大家说,今天这里只有一条路,但是未来我们将有无数条路。你们放心,我们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2015年5月,华发集团整合13家项目公司,成立城市运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并按片区划分为5大区域管控公司,其中,华昕公司统筹管理高新片区及万山片区业务。陈伟担任华昕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同年九月升任为总经理。
为规范公司管理,陈伟大力建章立制、梳理工作流程图,标注出需要部门间或与外部配合的交叉点,同时提出“工作分界面不分界线”。
他曾发现同一办公室的员工日常事务沟通还下工作联系单,大为震怒。“当着他们的面,我撕过两张联系单。如果涉及重大事项与资金,当然可以。但是日常的工作事项,这么做就是为了推诿免责。”
在明确岗位职责的同时,强调担当与合作,这让公司里形成了“不分你我,快速推进”的良好干事氛围。
大干快上 助一城繁华
在2016年以前,谈论起北围片区,很多人用“偏僻”“荒凉”来形容,也让这里的价值长期被低估。
华高公司土地招商部到处游说,一直面临没人出手的窘境。就连反复沟通多次,有意向进行开发建设的企业也临阵退却了。
陈伟颇觉懊恼:“就像看自家待嫁的姑娘,这么好竟然没人要。”但作为一位长期主义者,陈伟深知土地看的是未来,内心仍然坚决看好北围。
而此时,金湾区重点项目如金湾航空城建设等传来利好消息,金湾的土地市场异常火爆。
2016年8月23日,华发城运参加深圳土地展(前排左五为陈伟)
在这片热土上,大家似乎看到了城市未来的图景。作为珠海市区北部门户的北围片区,沿海高速、京珠高速在这里交汇,此时还有了深中通道的利好,也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随着一级开发的快速推进,更让大家对未来价值兑现的信心倍增。“当时我们已经完成了将近差不多20公里的道路建设,剩下沥青还没铺。从7月份开始,每星期铺设一条道路的沥青,整个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2016年8月26日,高新区北围土地拍卖,众多巨头蜂拥而至,价格不断刷新纪录,一举诞生珠海最高价,火爆场面引来媒体的竞相报道。
从一片荒野之地到一个潜力无穷的新片区,仅仅经历了不到三年时间,未来还将在这里书写一城繁华。
产业融城 突破转型
在华高公司成立之初,华发集团总经理李光宁便将北围片区开发纳入工作重点。且华发的志向,远不止于此。
在国家提出”脱虚向实”战略之时,华发秉承国家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城市建设,不遗余力推动实体经济壮大发展。
以产业园区建设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一方面能够助力珠海经济“脱虚向实”,另一方面,也是华发集团拓展城市运营业务边界,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的积极尝试。
在集团统一谋划下,城运公司全力以赴投入高新区产业园的建设。在珠海北站tod核心区,华昕公司建设了商业、酒店、住宅等生活配套,外围产业用地发展高端产业,形成tod核心区与外围产业区同时启动、同步建设、互为促进的产城一体化开发模式。
华发集团独到的战略眼光、国企的担当作为,得到高新区政府高度认可。随着国家智慧产业的兴起,双方采用“管委会 开发公司 运营公司”的管理模式,成立珠海智慧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继续合作开发建设珠海智慧产业园。
2017年9月20日,珠海智慧产业园正式揭牌。中以科技创新加速器、中德人工智能产业园、珠海地理信息产业基地等总投资近100亿元的15个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以“园中园”的形式打造智慧产业特色聚集区。
作为园区第一任董事长,陈伟认识到数据在未来将成为重要的资源,“所以我们就做了一个入园标准,要求入园企业的常态商务数据一定要归集在园区。”这一前瞻性的顶层设计,也为日后城运公司引领智慧城市运营埋下火种。
产业园的全孵化链综合服务体系为实体经济赋能。华发集团也在高端生产性服务产业取得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实业版图,逐步构建起“内生式增长与外延式战略并购双轮驱动”的实体产业新格局。
谋篇未来 步履不止
2018年,华发城运公司管控升级,将原有五大区域公司整合为三家。华昕公司升级为大区域管控公司,并将香洲区域的经营业务纳入其中。
作为华昕公司董事长,陈伟追求行动至上。在他的带领下,华昕公司打造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队伍,承担了大量自投项目以及政府民生项目的代建工作,包括多个省市重点、紧急项目,如体量巨大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项目、新冠疫情来袭时7天建成珠海“火神山”医院、珠海最大规模的市级养老机构……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项目
而作为城运公司副董事长,陈伟还必须与经营班子成员一道,谋划企业的长远发展。承担城市之心开发和重点项目旧改建设重任的华昕公司,使命重大,为城运业务发展不断赋能。
与此同时,海岛开发的资源投拓、国企改革带来的业务整合、金湾三灶华兆公司的全新任命……让陈伟发现身上担子越来越多,责任越来越重。
“坦率的说,我之前并没有想到要做这么多事情,没想到华发是我见过的最不像国企的国企。”
在华发度过近8年时间,企业的突飞猛进、城市的日新月异中都有自己的一份贡献,这让陈伟在辛苦之余,感受到强烈的成就感。“在这个集体里面,有激情,有情怀,虽然每一年都感到劳累、疲惫,但是我觉得太值得了。”
现在陈伟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华发集团尽快进入世界500强。“这里面有你的汗水,你的付出,就会有你的收获,有属于你的那一份喜悦!”